雨農齋藝田畫會─工筆寫意沒有高低之分:收藏的關鍵看格調

2013年8月27日 4:45
金羊網-羊城晚報

中國畫講究神韻之美。 工筆劃以精謹細膩的筆法刻畫事物,工細逼真,呼之欲出;寫意畫則用簡練概括的筆法描繪事物,縱筆揮灑,墨彩飛揚。 一個精雕細刻,一個輕描淡寫,將中國畫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

許多人欣賞工筆劃嚴謹的造型和有序的繪製過程,以為工筆劃注重寫實,而簡約的寫意風格似乎與縝密細微的工筆劃格格不入;更有人認為工筆劃不可能存在寫意性,因為寫實偏於客觀再現,而寫意側重主觀表現。 寫意畫與工筆劃是否是一對矛盾體?


談到工筆劃和寫意畫,還有一個話題無法迴避。 這源於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時陳履生的一句話:“'寫意'的藝術正在逐漸消失。”


事實上,不但全國美展中工筆劃所佔席位越來越多,就連美院學生的報讀方向,學工筆劃的人也是比學寫意畫的人多得多。 甚至在藝術品市場上,追逐工筆劃的人同樣也更多。 對此很多人同意陳履生的觀點:“中國畫缺少寫意的精神和寫意的面貌,將失去中國畫的精彩。”


寫意畫很難出現一個“大家”


趙利平:盤點廣東畫壇,“工筆劃”畫得好的人,比起“寫意畫”畫得好的人多很多,這是為什麼?


方楚雄:寫意畫的難度比起工筆劃難得多,它的難度就在於它要花上很長的時間學習,並不是說有寫實能力就可以畫出成功的寫意畫。 我在美院教書帶學生,對此深有體會,很難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寫意畫家。 即使是本科四年、研究生三年,畢業後還不一定能畫出像樣的寫意畫。 相對而言,工筆劃卻可以在幾年磨煉後,達到一個比較高的層次,進全國美展的可能性比較大,而寫意畫卻是很難入選全國美展的。 所以現在美院報讀工筆劃的學生,比寫意畫的要多很多。 工筆劃發展的空間會更大,只要在生活上有新的感受,構圖和色彩上有新的探索,畫出來的工筆劃往往就很容易出效果。


寫意畫需要積累,年輕人很難一下子就達到某個高度。 就像齊白石,他七八十歲的畫,的確就沒有他八九十歲時的畫那麼好,他也是到八九十歲之後,才達到了自己的藝術高峰,因為寫意畫靠的就是積累和修養。 現在有人以為塗上幾筆就是寫意畫,其實是種誤解。 還有人一味追求“大氣”,力量很粗魯很外露,很表面,沒修養,沒內涵,沒有苦心經營,這也不是寫意畫。


所以學寫意畫的畫家,很難在年輕時達到藝術的高度,自然就是學工筆劃的人多了。 特別是近年來的各種美術展覽,參賽的基本上都是年輕人,我們當評委的,很少能夠看到一張能夠打動人的寫意畫,基本上沒看過那種一眼就能讓你“哇”一聲贊出來的。 而工筆劃的功夫在畫內,有些畫的確讓人一看就會感嘆“這要花多少工夫才能夠畫出來”,驚嘆它的表現力和畫面上所耗的時間。


工筆不是寫意的基礎


趙利平:很多工筆劃家年紀大的時候,轉而畫寫意畫,工筆是不是寫意的基礎?


方土:絕對不是。 一般人以為,年輕時畫工筆,等到人老了轉畫寫意畫,即先細後粗,然而現實能有幾個做得到位呢? 可以肯定說,工筆不是寫意的基礎,並不是寫實功夫到家了,就能輕易轉為寫意,這是對寫意畫天大的誤解。 要知道,寫意畫更注重得意而忘形,而工筆劃家往往被“形”所困,“忘形”沒那麼容易,想“得意”,難度就更大了。


方楚雄:工筆劃畫得越好的人,轉寫意畫往往就越差。 孫其峰老師就曾經說過,畫畫不能從工筆劃入手。 但很多人以為,學畫畫就是先學工筆、白描,慢慢地再學小寫意、大寫意。 但其實工筆的審美跟寫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,是兩碼事。 孫其峰老師的觀點就是從小寫意入手,以後的發展看性格,性格適合大寫意的人就走大寫意的路子,性格符合工筆的人就走工筆,這樣迴旋的餘地可能還大一點。 如果一開始就從大寫意入手,缺乏造型能力,容易空洞、浮躁、膚淺。


方土:畫畫其實有兩難。 第一難,既要了解並熟讀老祖宗留下來的藝術樣式,同時還要避開它;第二難,既要表現自然界的美,同時又要避免“依樣畫葫蘆”。 所以說一幅經典作品的問世,需要畫家走進去還要出得來,即繼承與創造,將自然美轉換成主觀之美。


相比工筆劃,寫意畫已經實現了這種轉換,畫作離客體距離比較遠,但它的困難在於,很容易跟老祖宗創造的樣式雷同,很難逾越。 舉個例子,八大山人把松樹的松針、荷花的花瓣簡到極致,只有那麼幾筆,再減都減不了了,就這麼一招玩絕了。 我甚至埋怨:老祖宗們很壞,在開創一種樣式的同時,將路徑變窄甚至堵住,正所謂“學我者死”。


寫意畫非常講究修養,能夠支撐起寫意畫那幾條線條的背後,往往需要很深厚的文化涵養和藝術素質,不是簡單地去美院上幾年學就能具備的。 說寫意畫難,難就難在耕耘季節較長,收穫季節來得太晚,因而很多人選擇學工筆,易出效果。


我發現有那麼一些人號稱畫寫意畫,可用的是半生熟宣紙,甚至是熟宣。 這樣的畫乍一看的確很寫意,但如果你給他一張生宣,估計他都不知道應該怎麼畫了。 我以為,這是一種假寫意,這類型的畫家還不少,真正入我眼的寫意畫家不多,就算有幾個畫得不錯,但要超越前人幾乎有待百年一遇。


一個用加法一個用減法,工筆、寫意沒有高低之分


趙利平:工筆劃和寫意畫是中國畫兩種最基本的表現形式,流傳千年各有很多忠實擁躉,對它們好壞的爭議一直就沒停過。 我們想先了解,工筆劃和寫意畫最大的特點是什麼?


方楚雄:中國畫通過寫意和工筆這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,形成了不同的面貌,它們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分。


中國傳統工筆劃歷史悠久,最早從戰國時期就開始出現了,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畫家,如東晉顧愷之,唐代吳道子、張萱、周昉,宋代崔白、趙佶、李迪等。 在宋代,中國工筆劃達到了登峰造極、爐火純青的地步。


相比而言,寫意畫的出現要晚一點。 寫意畫是從宋代的梁楷開始,他以“減筆劃”著名,開創了中國畫水墨寫意畫法的新局面,對後代寫意畫法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。


工筆劃又叫細筆劃,寫意畫又叫粗筆劃、簡筆劃。 寫意畫比較簡練概括;工筆劃則畫得很細,畫面造型寫實,比較接近客觀對象,畫畫的時候可以慢慢勾勒,渲染得很豐富。 所以工筆劃的受眾面相對比較廣,比較容易為人所接受,有沒有文化的人看了都覺得好看,很細膩、很精微。


方土:我覺得寫意畫和工筆劃的區別,就在於一個用的是減法,一個用的是加法。 工筆劃的創作是在做加法,加到沒得再加;寫意畫的創作則是在做減法,減到沒得再減,畫得好都是一種極致。


還有一個不同,寫意畫的功夫表現在畫外,工筆劃的功夫表現在畫內。 拿起一幅工筆劃,誰都看出畫家在上面花了多少工夫。 但一幅寫意畫寥寥幾筆,一般人看來覺得簡單,而內行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幾筆的背後,一定是經過“廢紙三千”才形成的。


方楚雄:雖然工筆劃比較親民,但工筆劃有一個難題,畫得不好容易有匠氣。 但這並不是說寫意畫就高、工筆劃就低,一幅畫好不好,關鍵看格調。 宋畫那麼寫實,但根本不會讓人感覺有匠氣,如張擇端的《清明上河圖》、宋人小品《出水芙蓉》、宋徽宗的《瑞鶴圖》、崔白的《雙喜圖》等等,現在看來一樣是很棒的,這些畫作放在什麼時候都是不過時的,所以工筆劃並不是跟低俗聯繫在一起的。


寫意畫在宋代以後慢慢興盛起來,到明代,中國繪畫經歷著摹古和創新兩種意識的碰撞,寫意畫迅速發展,徐渭、八大山人達到了高峰。 寫意畫很奔放,畫面誇張、變形,強調主觀情況,因而畫面風格更鮮明。 因為寫意畫抒發的是畫家個人的情感和審美,距離客觀對像比較遠,主觀的東西多了,更容易讓人一看就感覺到非常鮮明的個性。 但寫意畫講究筆墨內涵和修養,它的難度其實更大,受眾面也相對較窄。


盧延光:現在有一種觀點,認為寫意畫就是文人畫,其實是錯誤的。 文人畫的概念很寬泛,按照蘇東坡、倪瓚、傅抱石等人的觀點,文人畫就是脫離工匠味,有文化內涵、修養,包含文學、史學的東西在內的中國畫,強調性靈。 歸結起來文人畫就是追求一種貴氣,區別於工匠畫,無論是工筆劃還是寫意畫,只要是有文化、有靈性的東西就是文人畫。


工筆劃:改革開放30年進步最大


趙利平:就像方楚雄老師剛才所說的,現在的美術展覽,放眼看去絕大部分是工筆劃,有這麼多人關注、研究工筆劃,工筆劃近年的發展快不快?


方土:應該承認,工筆劃的發展相對於寫意畫有一個很大的飛躍。 改革開放30多年來,大寫意畫似乎沒什麼進步,反倒是工筆劃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進了一大步。 尤其近十年來,不管是畫家隊伍,還是繪畫樣式,中國畫成就最大的當屬工筆劃。 這絕對不是因為工筆劃花的功夫多了,而是工筆劃的技巧豐富多樣,對客觀對象的表現力有了新的突破,某些方面表現力和感染力不亞於寫實油畫。


當然,工筆劃跟油畫沒什麼可比性,油畫講立體,工筆劃重平面。 你看羅寒蕾畫我的那張頭像,要是換成油畫來畫我的山羊鬍子,不一定能達到這種效果。 有人說,上世紀八十年代工筆劃的創新,要看何家英的“羊毛衫”,現在的工筆劃的突破,當數羅寒蕾的“牛仔褲”。


好的工筆劃,站在它的面前,你都會不自覺地忘了它是一幅工筆劃,因為它給人的感覺很輕鬆、很寫意。 就像跳芭蕾舞,許多的高難度動作讓你意想不到,簡簡單單轉個身,其實背後藏著不少工夫。


盧延光:現在工筆劃受追捧,這跟全民審美也有關係。 現階段我們絕大多數人,還是停留在形而下的階段,很多人湧進美術館看當代藝術,但他們看的不是畫,而是價格。


全國美展作為一個展現自己的擂台,沒有分出工筆擂台、寫意擂台、半工意擂台,所以只有越極端的畫作,才能得到越多人的讚賞。 現在方楚雄、羅寒蕾這一輩人的成就,已經超越了方人定那個高峰,但下一輩人,在工筆造詣上要超過方楚雄、羅寒蕾很難,除非達到另外一種極致。


收藏工筆劃還是寫意畫?


趙利平:就像方楚雄老師一開始說的,工筆劃受眾面相對比較廣,比較容易為人所接受,有沒有文化的人看了都覺得好看,很細膩、很精微。 這體現在藝術品市場上,的確最受追捧的就是工筆劃。 很多外行的投資者,看不懂寫意畫,覺得工筆劃花了那麼多功夫,花大價錢買下來肯定比寫意畫值。 對這種現像你們幾位怎麼看?


方土:的確,在藝術品市場上,很多人熱捧工筆劃,以為看得懂,其實外行一個,俗話說“內行看門道,外行看熱鬧”。 自然,工筆劃喜歡的人很多。 雖說喜歡大寫意的人不多,但歷史上並沒有讓大寫意畫家吃虧到哪去。 例如,與齊白石、黃賓虹同時期的那些工筆劃家,有劉奎齡、劉繼卣、於非闇、陳之佛等,雖說當年名氣響噹噹,而現在論地位,誰人能跟齊、黃相提並論? 歷史對這兩者的評判是非常公平的,表面上看,畫寫意畫的人在短時間內或有生之年吃了點虧,事實上,藝術是論才情、品位而決定高低。


有句話“求形惹俗目,得意覓知音”。 一旦喜歡上寫意畫的人,多數與我趣味相投,堪稱知音。 有人就買我簡簡單單那兩筆,有時我畫多了,他們反倒不要。


方楚雄:工筆劃受追捧,還因為寫意畫的受眾群相對比較窄,要看得懂寫意畫,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,所以工筆劃自然比較好賣。


我自己收藏畫,更注重收藏筆墨好的寫意畫。 我覺得要自己在藝術上要有提升,還是應該多看點寫意的東西。 我以後年紀大了,畫風會怎麼變這很難說,順其自然吧,但是寫意畫的精華是值得我們好好繼承的。


趙利平:但就是有一些剛入行的買家不懂畫,整天都會問“寫意好還是工筆好”。


方土:這個話題談起來還真有點困難。 因為這就好像談論古箏好、古琴好,還是琵琶好? 事實上,本來不同的繪畫形式就各有各的好,各有各的難處。 如果真要比較,也應該是拿當代的工筆跟前人的工筆比,拿當代的寫意跟前人的寫意比。


但衡量一幅畫的好壞,我覺得還是有一個大原則的:就是看品位,論格調。 我真“服”了,梅蘭竹菊這麼高雅的題材,有人竟然能夠將它畫得那麼媚俗,這類畫充滿著整個市場,這就說明了題材是無辜的,關鍵在於畫家格調高不高。 看這個人是不是搞藝術的料,關鍵看格調。 生活講究格調,畫畫更講究格調。 所以說,無論是用工筆劃的加法,還是寫意畫的減法,標準是一樣的,就是要通過品位、格調來衡量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n2wei 的頭像
    chin2wei

    chin2wei的部落格

    chin2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